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观日出
看日出须早起。四点钟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cán)云已经散尽了。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shuò)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huī)。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xiá)光。
天边的朝霞变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成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起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rán)冉升起。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hú)形的金边儿。但是,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于是那辽(liáo)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yào)眼的金光。
全文有 个自然段,“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是在第 个自然段讲到的内容。
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浓——( )
慢——( )
阅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面题目。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选上的在上面打√)
露(露水 看见 显现)
蹦(出 跳 照)
(2)本自然段共有 句话。第二句的意思是讲 。
(3)本自然段第三到第六句话合起来是在写 ,这几句话是按照 顺序来写。
课外阅读。
萧伯纳和小女孩
萧伯纳是英国有名的戏剧家。有一次,他在国外看到一个小姑娘,十分可爱。萧伯纳和她玩了很久。临别的时候,萧伯纳把头一扬,风趣地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闻名的萧伯纳!”
“先生,您就是萧伯纳?”
“怎么,难道我不像吗?”
“可是,您怎么会说自己了不起呢?请回去告诉您的妈妈,就说今天同您玩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
萧伯纳惊呆了,他觉得自己太自以为是了,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幽默;诙谐;有趣味。( )
②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
(2)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萧伯纳和小姑娘玩了很久。临别时,萧伯纳告诉小姑娘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姑娘告诉萧伯纳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萧伯纳惊呆了,他觉得自己太自以为是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萧伯纳以为小姑娘和他这样有名的人玩会感到荣幸。
B.萧伯纳觉得自己不应该轻视这个小姑娘。
(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类文阅读。
海 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1)短文选自高尔基的《海燕》,短文中共写了四种鸟在暴风雨来临之前的表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大海 ( )的闪电
( )的力量( )的火焰
( )的信心( )的雷声
(3)用“____”画出海燕在大海上飞翔的句子。
(4)短文中把海燕比作__________,把海燕的叫声比作____________;而把海鸥、海鸭、企鹅的叫声比作__________,它们对暴风雨的来临充满____________。这种写作手法叫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
(1)“吩咐”“很久很久”说明了( )
A.小男孩照相技术熟练,做事认真、有主见。
B.高尔基积极配合小男孩工作。
C.小男孩想照一张满意的照片,要求比较苛(kē)刻。
(2)“停当”一词中“当”读__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可组词为:________。
(3)“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引起下文 B.点明题目 C.总结全文
课外阅读。
诚实的列宁
列宁从小就不撒谎,并且勇于承认错误。
5岁时,有一回,列宁拿着姐姐心爱的尺子玩,不小心弄断了,他立即拿着断成两截的尺子跑去告诉姐姐:“我在膝盖上不小心把尺子折断了。”他一边说一边模仿着做了个动作。姐姐见他这样诚实,就原谅了他。
8岁时,有一天,他去姨妈家玩,在和表哥表姐做游戏时,他不小心碰到了一个花瓶,花瓶摔在地上,碎了。姨妈听见响声,走了过来,问他们是谁碰翻了花瓶。表哥表姐们都说不是他们干的,列宁涨红了脸,低着头,不敢做声。姨妈说:“可能是调皮的花猫干的吧!”回到家后,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并请求妈妈赶快把这件事转告给姨妈。姨妈知道后,夸他是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好孩子。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写下来。
喜爱——( )马上——( )
诚信——( )顽皮——( )
(2)短文写了表现列宁诚实的几件事,试着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短文中的话说说,小时候的列宁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能理解列宁在对待犯错误的男孩时所采取的办法吗?你以后该如何对待自己做的错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类文阅读。
纽 扣
有一次,列宁发现一个工作人员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颗纽扣。列宁看到了,没有出声,走了过去。
碰巧第二天列宁又遇见了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还是没有纽扣,第三天还是没有,到了第四天,列宁才看到缝上纽扣了。
“总算缝上了。”列宁很高兴。
那时候粮食供应特别困难,城市缺少粮食。农村有粮食,但富人都把粮食藏起来。
于是,有人推荐掉了纽扣的那个人担任粮食征集队的队长。
列宁犹豫不决。人们说:“他是个能干的人!”列宁没有出声。
过了一段时间,列宁接到报告,说:“他没有预先提防,漫不经心,没有及时把粮食保护起来,还让富人把征集来的粮食给烧了。”
列宁听着,他自己在一张纸上画着什么,人们一看:是一颗纽扣。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写下来。
粗心大意——优柔寡断——
(2)列宁犹豫不决,是因为( )
A.他不信任那个人。
B.他没有工作能力。
C.他认为那个人不注重细节,不会把工作干好。
(3)列宁在纸上画一颗纽扣,意思是( )
A.不注意小节的人,工作上也往往拖拉,不细心。
B.他应该由纽扣想到这个人是不胜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