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_____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_______形成的。
某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测量通过某一灯泡的电流的实验,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如图所示的位置,于是他立即断开开关.则:
(1)测量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该同学为了完成实验,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3)改正错误后,该同学再闭合开关,发现指针的读数是1.8A,请你在图中画出指针的位置.
小芳同学用带刻度尺的长木板和木块组成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显示的是她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她想通过测量各阶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找出小车的运动规律。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2)为了测出平均速度,除了刻度尺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3)补充完成实验表格。
(4)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从斜面顶端向下运动的小车做 运动。
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且可绕ON转动,ON垂直镜面,此时E、F在同一平面上。
(1)为了探究反射光线、法线、入射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要多次改变图7甲中的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 的方向。
(2)小明分析右表中的数据,得出: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你认为这个实验结论(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3)若将纸板F向后转动一定的角度,如图7乙所示,同学们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表明 。
(4)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小雨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EO方向入射.
(1)如图甲,小雨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 (选填“A”或“B”)绕ON向前或向后弯折;
(2)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A射到O点(如图乙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
(3)如果让光线沿FO方向入射到镜面,那么反射光线会沿OE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成70°,则EO与平面镜成角.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应选 作为平面镜进行实验效果更好;
(2)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前,玻璃板后出现A的像.小月拿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重合,由此可以得出像与物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若A向玻璃板靠近,应将B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才能使B重新与A的像重合;
(3)进行实验时,小月按照图乙中的测量方法(P、Q两个面都可以成像),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如丙表格的数据,由此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与平面成像特点不符,原因是她选择了蜡烛A所成的像到反射面的距离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数据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