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成功研究了治疗疟原虫的药物青蒿素,对社会贡献颇大。已知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下列关于疟原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疟原虫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 B.疟原虫和水绵都有中心体,疟原虫和乳酸菌都有核糖体 |
| C.疟原虫是异养型生物,颤藻是自养型生物 |
| D.一个疟原虫细胞具有的功能比一个人体红细胞具有的功能更多 |
为了研究生长素和赤霉素对遗传性矮生植物的作用效应,某课题组选取了甲、乙、丙、丁、戊五种矮生豌豆突变体(它们的生长速率依次递增)。实验中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分别喷施到五种突变体幼苗上,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可知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生长速率的突变体 |
| B.对照组的结果表明该组的矮生豌豆幼苗均不生长 |
| C.体外喷施生长素溶液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 |
| D.生长速率越慢的品种,赤霉素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
在体外培养小鼠体细胞时,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甲类细胞核DNA量是乙类细胞的两倍,丙类细胞核DNA量介于甲乙两类细胞之间。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A.甲类细胞均处于分裂期,在三类细胞中所占比例最大 |
| B.乙类细胞无分裂能力,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 |
| C.丙类细胞内发生着活跃变化: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核糖体增生。 |
| D.用药物抑制细胞的纺锤体形成,甲类细胞比例将增加 |
如图为某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正常生理状态下,下列选项中的变化都会在该种细胞中发生的是
| A.氨基酸→白细胞介素II;ATP→ADP+Pi |
| B.氨基酸→RNA聚合酶;[H]+O2→H2O |
| C.葡萄糖→丙酮酸→酒精;ADP+Pi→ATP |
| D.葡萄糖→丙酮酸;染色质→染色体 |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功能和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载葡萄糖的载体蛋白,但可以产生ATP并附着有酶 |
| B.膜蛋白有重要功能,如细胞标志物、生物催化等作用 |
| C.细胞衰老时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
| D.细胞全能性的表现必须要通过细胞分化才能实现 |
下列有关实验材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黑藻叶观察线粒体 |
| B.用马蛔虫的受精卵观察动物细胞的减数分裂 |
| C.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与H2O2溶液为材料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 D.血液中加适量生理盐水制成红细胞稀释液,用于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