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15∶1,那么F1和双隐性个体相交,得到的表现型分离比分别是:
A.1∶3、1∶2∶1和3∶1 |
B.3∶1、4∶1和1∶3 |
C.1∶2∶1、3∶1和4∶1 |
D.3∶1、3∶1和1∶4 |
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表示短食指基因,
表示长食指基)。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
在男性为显性,
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中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性,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A.1/4 | B.1/3 | C.1/2 | D.3/4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能用于检测![]() |
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C.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
D.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测交后代性状比为1:1可以从细胞水平上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
C.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
D.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见图),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
A.都是白色性状 |
B.红色性状:白色性状=3:1 |
C.红色性状:白色性状=1:1 |
D.都是红色性状 |
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
B.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
C.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
D.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