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乐山卷)】
材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思想品德》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为什么要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
(3)在现实生活中,你将通过哪些渠道行使监督权?
材料一:基辛格是驰骋世界的风云人物,中学时因家境困窘,他为自己的前途而感到迷惑,他当时的志向是报考纽约市立大学,学习会计,为将来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奋斗。命运的转机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20岁时他应征入伍,因工作出色而接连被提拔。此时的他渴望得到更广泛的知识,并从此立志成为一名政治家。1947年后考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73年就任国务卿,此时的他步入政治生涯的巅峰,成为活跃在国际大舞台上的人物。如果他仅立志于一名会计,世界政坛将是莫大的损失,也许美国的历史将要改写。
材料二:有关学者对智商、环境、学历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进行了25年的调查。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长期的目标。那些有着长期目标的人25年后事业有成。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你认为理想和自强有什么关系?
(2)你有缺点和弱点吗?你是怎样看待自己的这些不足的?
材料一:1992年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在内蒙古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是路时,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装满食品和野营用具;中国孩子只是装装样子,背包几乎是空的。探险之路才走了一半,中国儿童因将水喝光、干粮吃尽而向别人求援。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长乘车而去,把鼓励留给发烧的孩子;中国家长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材料二:有一位女士,喜欢上网聊天,经常很晚回家。父母劝她晚上来要频繁外出,要求她在家好好复习功课,可她认为自己长大了,有权利安排自己的时间,故而依然我行我素。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坏人,如果不是有人报警,可能会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你想怎样规劝材料一中的孩子们?
(3)你赞成材料二这名女生的做法吗?为什么?
材料:在全校的演讲比赛中,七年级的三位同学在台下准备着……
小刚想:前面的几个不是忘词就是死记硬背,我们班的其他两位也不如我,冠军一定是我的了!……
小名想:虽有点紧张,他不断地暗示自己不要担心,要相信自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小亮想:紧张的手都凉了,心想我胆小,声音也小,肯定不行,可大家非要我不锻炼,看别人多优秀,我一定会砸了……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根据他们三个人的心理活动,请你说说谁是真正的自信者,小刚和小亮是什么心理?
他们三位在比赛中的结局会怎样?为什么?
材料一:俄罗斯文豪屠格涅夫一日在街上散步,路边有一个乞丐伸手向他讨钱。他很想有所施与,从口袋掏钱时才发现没有带钱。见乞丐的手伸得高高地等待着,屠格涅夫面有难色,只好握着乞丐的手说:“对不起,我忘了带钱出来。”乞丐笑了,含泪说:“不,我宁愿接受你的握手。”
材料二:美国有位作家写过这样一篇他的亲身经历:有一次他走在大街上,一位乞丐向他讨钱,然而他掏遍了所有口袋,竟没有找到一分钱,于是他无可奈何地对乞丐说:“兄弟,对不起,实在是没有钱了。”正当他感到无奈的时候,那位乞丐却说:“先生,您叫我‘兄弟’,您让我和您站在了一条线上,这比给我金钱还叫我荣幸一万倍呢。”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中的两位主人公都没有给乞丐钱,乞丐为什么还会感激呢?
(2)这给我们什么人生启示?
材料一:2011年6月下旬,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958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6.5%的受访者自己的个人信息曾遭泄露。在个人信息遭泄露后,73%的受访者只能选择忍了,17.6%的人会查询谁是泄露者,10.4%的人会去举报,6%的表示无所谓。
材料二:2011年7月,工信部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未经用户同意,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收集与用户相关、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用户身份的信息。
(1)材料一中个人信息泄露者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
(2)材料二中的做法对保护公民的这一权利有何意义?
(3)假如你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你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