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慢一点,收入增长快一点;就业机会多一点,资源消耗少一点;孩子学费少一点,医疗费用低一点……”这一民谣从根本上反映了
A.经济发展与人口众多的矛盾
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
B.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东部发达地区有西部落后地区之间的矛盾
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为了兑现自己“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义务植树造林22年,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对此,你的认识是( )
①他具有信守承诺、言而有信的优秀品质
②他为了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利益
③他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④承担责任就意味着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②④ | D.①③④ |
我们应该自觉地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青少年要做到自觉承担责任,就必须( )
A.按照严格的标准要求别人与自己一起去承担责任 |
B.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从而更好地承担责任 |
C.在父母和老师的监督下履行责任 |
D.积极和同学、朋友合作,共同承担责任 |
“小时候,责任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里头,父母在外头;长大后,责任是一块黑板,我在下头,老师在上头;后来呀,责任应是一张暖暖的小床,我在外头,女儿在里头。”这告诉我们( )
A.不同的人,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同 |
B.一个人只有长大成人后才需要承担责任 |
C.每个人在同一时间段内,都只有一种社会角色 |
D.人的一生扮演着许多不同角色,也会承担许多不同责任 |
九年级学生周某在帮同学值日关窗户时,不小心打破了教室的玻璃。事后,他主动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为教室补换了一块新玻璃。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 )
①有过失后,勇于承认过失是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②做事不能失信于人
③是帮别人值日时打碎的,不必承担责任
④承担自己的过失所导致的后果更能考验人的勇气
A.②④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一位普通农民张正祥,屡次身陷困境,仍坚持信念,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家庭乃至生命健康,30多年来义务守护滇池环境。他用实际行动证明( )
A.每个人都应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
B.只要承担社会责任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
C.保护滇池环境只能依靠国家有关部门 |
D.生命只有一次,应该把个人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