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
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 |
下列制度中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是( )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明朝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贱”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
A.工部 | B.礼部 | C.户部 | D.兵部 |
经过不断探索,古代中国的国家管理策略逐渐发展成熟。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 )
A.分封制——郡县制 | B.三公九卿——三省六部 |
C.郡县制——郡国并行 | D.察举制——科举制 |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可见,明朝内阁( )
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 |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