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他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世界近现现代史》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用,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治,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期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漫长的黑夜”指什么?什么是“理性的阳光”?又是怎样驱散这“漫长的黑夜”的?
(2)材料二中伏尔泰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应该怎样评价?
(3)材料三中孟德鸠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主张?他的这一思想有何历史影响?
(4)结合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谈谈你的认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
材料四黄仁宇曾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回答
(1)材料一图片体现的古代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推行有何意义?(3分)
(2)材料二中郡县之法何时开始推行?作者是如何认识材料中郡县之法的?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四项制度。(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史观就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阅读下表对四种史观的解读,结合你的知识,回答问题:
史观 |
解读 |
①革命史观 |
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阶级)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阶级的统治 |
②文明史观 |
人类文明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工业文明分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
③全球史观 |
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形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一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
④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
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
(1)长期以来,在有关世界近代史开端的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观点。观点一:解放初我国史学界一般都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观点二:1500年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为1500年前后特别是16世纪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目前,史学界大部分学者都持这一观点。请问这两种观点各自属于何种史观,有何依据。
(2)持不同史观的学者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请你站在①、②、③三种史观持有者的角度,分别阐明理由。
(3)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不同史观的侧重点不同。如若运用①、④两种史观对洋务运动作出评价,哪种史观评价较高,哪种史观评价较低?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制度创新推动了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
材料一、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例如分权、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等思想),美国民主政治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从美国的民主政治可以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材料三、将来的正式总统,虽可继续选举袁世凯,但是政治大权应归内阁;因而内阁必由本党以国会多数派来组织,才能根椐约法发挥政党的责任内阁制作用,使国家走上民主政治的正轨。
——陈旭麓《宋教仁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从“美国的民主政治”中怎样看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宋教仁设计的理想政治体制有什么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1883年德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1884年颁布工伤赔偿法,1889年又实行老年与病残强制保险法。这一系列社会保障立法影响巨大,紧接其后,一系列的欧洲国家,如英国、奥地利、丹麦、挪威、芬兰、意大利、法国、瑞典等国家的社会保障立法都纷纷出台,有些美洲国家亦接踵而起。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空前迅速发展的时期。
——任一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概要》
材料三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为中国近代社会立法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社会保险的理念已经传入中国,政府劳工立法中也已出现“劳动保险”的概念及有关劳工保障的条款;从国民政府建立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是中国近代社会立法的发展阶段,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颁行有《慈善团体监督法》《救灾准备金法》《强制劳工保险法草案》等法规,这表明当时的社会立法已开始迈上了现代化门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国民政府社会部的成立为转折点,中国近代社会立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民政府颁布了《社会救济法》《职工福利金条例》等社会立法,并最终确立了《社会保险法原则》,为构筑中国近代社会保障法制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近代中国社会保障立法研究(1912-1949)》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张。结合孔子的儒家思想分析其社会作用。
(2)对比以上三则材料,指出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显著不同。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保障立法不断发展的原因。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1分)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了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所走的道路构成了中华民族百年追求,这一追求的主流目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