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才有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大约有260万人离开欧洲。”导致欧洲人离开家乡的主要原因是( )
| A.医学进步导致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 |
| B.移民在欧洲受到种种政治迫害 |
| C.铁路和汽船等为其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
| D.工业革命在欧洲的逐步展开 |
经济全球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挑战”的依据包括
①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②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③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④不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199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对此理解正确的应该是
①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②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③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④发展中国家应该抵制全球化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下列关于亚太经合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各区域范围内生产力和分工发展的产物 |
| B.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
| C.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
| D.各地经济依赖性加强的产物 |
目前,由于欧盟的存在,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英国人”或“我是法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德国人从使用马克转变为使用欧元。从根本上看,这反映了欧盟的性质是
| A.经济实体 | B.政治实体 | C.政治经济实体 | D.军事实体 |
“关贸总协定前七轮谈判,大大降低了各缔约方的关税,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以政府补贴、双边数量限制、市场瓜分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这表明
| A.关贸总协定未能推动贸易自由化进展 |
| B.法制化、规范化的贸易体制急需建立 |
| C.关贸总协定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 |
| D.世界各国普遍阻挠贸易自由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