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
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
B.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
C.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
春秋战国时期“齐鲁大地”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两次重大改革,下列有关两次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的变法图强的改革 |
B.都以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为目的 |
C.都涉及到了土地和赋税问题 |
D.实质上都承认了土地私有 |
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
1944 年 11 月赫尔利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这时美国驻华大使馆在
A.西安 | B.昆明 | C.桂林 | D.重庆 |
图是美国的一幅宣传画,图中炮筒上分别绘有英、美、中、苏等国的国旗。通过这幅宣传画,我们可以感知到
A.协约国力图瓜分世界和称霸,是导致世界大战的原因 |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
C.强大的军事实力,是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保障 |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已成为时代趋势 |
慕尼黑的妥协后张伯伦和达拉第被热情的群众欢呼为和平的使者。罗斯福总统也向张伯伦道贺,对他说:“做得好”。英联邦各国领袖更是喜形于色。加拿大总理写道:“容我向您转达加拿大人民热诚的贺意……我与僚属及政府,对您对人类的贡献表示无尽感佩。”二战前这种情况反映了
①以为妥协可以维护和平是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态
②当时的欧美人士对希特勒的扩张野心尚未形成清醒认识
③北美的政客希望通过战争拖垮欧洲
④罗斯福、张伯伦和达拉第都是战争狂徒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