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上述材料反映出顾炎武(    )
①反对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
②倡导崇实致用的学术风气
③胸怀天下的文化自觉
④主权在民的政治诉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古有“天子驾六”的说法。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①西周推行的宗法等级关系②西周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③西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④西周有着严格的礼乐定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分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城制度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湘赣边秋收起义
C.第五次反“围剿”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