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梁启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什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要言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精神”的含义。(2分)结合史实说明春秋战国秦朝时期“中国精神”为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定了基础。(6分)
(2)1840年后的时代特征迫使“中国精神”发生了怎样的“现代转换”。(2分)在“中国精神”的推动下,1840—1940年中国新兴的政治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哪些努力?(6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 |
八国联军侵华 |
甲午中日战争 |
洋务运动 |
维新变法 |
实业救国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新文化运动 |
辛亥革命 |
马克思主义 |
(3)从表格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1分)
图1 《共产党宣言》(1848年出版)
图2 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图3 攻打冬宫
(1)图1历史文献发表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2)图2所示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的一次伟大尝试,试分析巴黎会社的性质,并结合史实论证。
(3)巴黎公社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
(4)图3所示的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你认为十月革命胜利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革命的胜利有何意义?
图1马、恩在一起图2公社成立图3“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请完成:
(1)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历史事件?
(2)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有何直接联系?
(3)三幅图片分别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4)这三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发展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4月16日,列宁及几位助手乘坐在密闭的车厢里,穿过德国,回到了彼得格勒。德国最高指挥部推测,这些革命者将破坏亲协约国的临时政府。他们的推测被证明是正确的。列宁即刻发表了他那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尤其引起争论的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这在当时似乎是十分荒谬和不负责任的。
材料二: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向这一政策挑战,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继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还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到1917年年底时,许多人准备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而战斗,以便摆脱临时政府,因为临时政府阻碍人们获得极为渴望的和平、土地和面包。
——以上材料均摘自《全球通史》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德国最高指挥部推测正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说明列宁的主张为什么被认为“似乎是十分荒谬”的?
(3)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列宁提出的主张为什么“半年之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阅读下列材料:
(俄历)10月24~25日的革命所建立的、依靠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的和约开始谈判。
本政府认为,一切交战国中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困苦不堪、痛苦万状的工人和劳动阶级的绝大多数所渴望的公正或民主的和平,即俄国工农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
——《和平法令》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提到的“10月24~25日的革命”是指什么政党领导的哪一革命?
(2)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成立的苏维埃工农政府对帝国主义战争的什么态度?这反映了哪个阶级的意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第一阶段向革命第二阶段过渡……
——《四月提纲》
材料二 ……因此中央委员会认为,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业已成熟。中央委员会建议各级党组织以此为指针,并从这一观点出发讨论和解决一切实际问题。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中央委员会关
于武装起义(1917.10.23)》
材料三 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俄国工农最明确、最坚决地要求的和约,就是立即缔结没有兼并……没有赔款的和约。——《和平法令》
材料四 立刻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付任何赎金。
——《土地法令》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革命第一阶段”和“革命第二阶段”各是什么性质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材料二中“武装起义是不可避免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3)材料三、四反映了俄国人民当时的什么要求?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