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引自《后汉书·邓寇列传》。这一现象与当时的选官制度有关,当时的选官制度是( )
| A.军功爵制 | B.世袭制 | C.察举制 | D.科举制 |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变化说明宗教改革的重要结果之一是
| A.世俗权力摆脱了神权的禁锢 | B.皇帝权力取代了教皇的权利 |
| C.教会的权力与影响丧失殆尽 | D.世俗权力取代了宗教神权 |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 A.人文主义者要求现世享受的精神 |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
| C.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需求 |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 B.信仰是否必要 |
|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
《十日谈》中故事: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 A.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 | B.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
| C.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 D.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说:“在古希腊民主政治确立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既定的,神授的,也是最好的,以服从法律为最高职责。他们只知道服从命令,而不问命令从何而来,命令是否正当。在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到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究竟基于什么。”这说明智者学派所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 A.中断了古希腊的法制建设 | B.促使了古希腊人个人意识觉醒 |
| 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 D.使得神学思想逐步受到质疑与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