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以书法、绘画,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和想法。下图为明末清初“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墨鱼图》,图中鱼的眼睛瞪得很大,被称为“瞪眼鱼”。作者这一夸张的艺术手法的主要寓意是( )
A.反映了时代变迁、社会动荡和对现实的不满 |
B.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绘画风格 |
C.讽刺中国人闭目塞听,不了解世界大势 |
D.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
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A.北洋海军的组建及其训练情况 | B.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进展 |
C.京师大学堂已经开设哪些科目 | D.同盟国会员在日本的活动 |
“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精神 | B.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
C.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 D.艰苦朴素的精神 |
孙中山认为“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的起义是
A.黄花岗起义 | B.潮州起义 | C.皖浙起义 | D.三元里斗争 |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核心是
A.土地问题 | B.生活问题 | C.生产问题 | D.教育问题 |
清政府对义和团使用“剿”和“抚”两种办法,其根本相同点是
A.维护清朝统治 | B.欺骗人民群众 |
C.讨好外国势力 | D.笼络地方大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