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方面是天才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材料中列宁评价的“他”是( )
A.雨果 | B.巴尔扎克 | C.列夫·托尔斯泰 | D.高尔基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 |
结论 |
|
A |
在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高于整个欧洲地区。 |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英国 |
B |
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队在色当俘获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及其亲率的近十万法军。 |
先进的社会制度是夺取战争胜利的必要条件 |
C |
苏联粮食产量1954年为8560万吨,1956年为1250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 |
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
D |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的20年间,三个经济体间已发展出更宽、更深、更高效的供应链。 |
三国互惠,使墨西哥一跃成为发达国家 |
据下图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新中国经济建设中()
①生产关系的改革与调整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和发展
③所有制形式的改变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②③ |
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原因之一是罗斯福新政()
1930年 |
1940年 |
|
拖拉机 |
92万台 |
156.67万台 |
谷物联合收割机 |
6.1万台 |
19万台 |
玉米摘收机 |
5万台 |
11万台 |
A.推行“以工代赈” 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
C.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D.实施农业减耕减产政策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
A.英荷战争 | B.英法战争 |
C.普法战争 | D.法俄战争 |
伯利克里说:“当我们隔壁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至于因此而生气;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以难看的颜色,以伤他的感情……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 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保护 |
C.注重维护城邦公共利益 | D.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