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其中滴加0.1mol/LNaOH溶液。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次氯酸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
B.a~b段,溶液中 C(H+)/C(OH-) 减小 |
C.b点对应溶液中:c(Cl-)>c(H+)>c(HClO)>c(ClO-)>c(OH-) |
D.c点对应溶液中:c(Na+)=c(Cl-)+c(ClO-) |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浓硝酸的光照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且产物有红棕色气体可溶于浓硝酸。 |
B.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
C.常温下,将铜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说明铜在冷、浓硫酸中钝化。 |
D.氯气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说明氯气与淀粉反应。 |
图19-1装置可用于( )
A.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物,制取甲烷。 |
B.加热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
C.加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混合物,制取氯气。 |
D.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 |
T℃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同 |
B.达到平衡后,将容器体积压缩为1 L,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C.T℃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
D.T℃时,若起始时X为0.71mol,Y为1.00 mol,则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6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 ![]() |
B.10 mL 18.4 mol·![]() ![]() ![]() |
C.25℃时,在pH=4的![]() ![]() ![]() |
D.在25 mL 0.1 mol·![]() ![]() ![]() ![]()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 |
B.向铜粉中加入稀硫酸,铜粉不溶解;再加入![]() |
C.向![]() ![]() |
D.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