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日本某山地降水量随海拔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 |
B.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海拔约2000m处 |
C.ad坡为阳坡,导致降水量出现变化 |
D.e点夏季降水量小于c点 |
关于此山地的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
A.此山降水的主要类型是锋面雨 |
B.降水的水汽来源是日本海 |
C.此山地的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 |
D.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 |
如图为武陵源群峰。读图,回答下题。该景观()
A.因冰川侵蚀形成 |
B.具有永续性的特点 |
C.植被多为落叶阔叶林 |
D.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
欣赏“千峰竞秀”的武陵源,应()
A.洞悉其文化定位 | B.探究其科学价值 |
C.选择适当距离俯瞰 | D.置身其中感悟意境 |
图5为中国西南地区晴天出现频率(%)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5~17题。由图可知,晴天出现频率变化最大的是()
A.横断山区 |
B.四川盆地 |
C.湘西北地区 |
D.黔东北地区 |
①地7月晴天出现频率
A.小于、等于20 |
B.大于20,小于25 |
C.大于15,小于20 |
D.大于20,小于40 |
②地1月晴天出现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小 |
B.冷空气控制下,水汽较丰富 |
C.受西南季风影响,云量较多 |
D.受地形影响,水汽不易扩散 |
图4为欧洲中纬度地区某小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14题。甲地()
A.以侵蚀作用为主 |
B.可发展为大城市 |
C.农作物一年三熟 |
D.易遭受洪涝灾害 |
该流域内()
A.甲乙聚落间以水运为主 |
B.乙地公路沿等高线分布 |
C.丙渡口建在河流的左岸 |
D.丁地修梯田发展种植业 |
实时监测林地火险的最佳手段是()
A.遥感技术 | B.全球定位系统 | C.人工巡视 | D.丁地设瞭望塔 |
图3为某月90°E附近海平面气压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回答第8—11题。据气压值推断,该月最有可能是()
A.1月 | B.4月 |
C.7月 | D.10月 |
甲地在该月盛行()
A.西北风 | B.西南风 |
C.东北风 | D.东南风 |
甲地该月的气候特征是()
A.寒冷干燥 | B.酷寒烈风 |
C.温和湿润 | D.高温少雨 |
图示经线可穿越()
A.乌拉尔山 | B.印度洋 |
C.热带雨林 | D.新西兰 |
某货轮8月中旬从挪威希尔克内斯港出发,沿图2所示航道航行,于9月中旬抵达中国连云港。读图,回答第4—7题。若货轮在世界时06时到达,北京时间为()
A.02时 | B.08时 |
C.14时 | D.18时 |
希尔克内斯港()
A.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
B.无极昼、极夜现象 |
C.终年受到暖流影响 |
D.所在区域多硬叶林 |
选择此时段航行,主要是由于()
A.海上风平浪静易通航 |
B.货轮停靠的港口较少 |
C.北冰洋海域昼短于夜 |
D.气温较高使海冰融化 |
货轮抵达时()
A.连云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 B.黄河输沙量处于下降阶段 |
C.东北平原正值小麦播种期 | D.江南水乡居民准备赛龙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