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部分地区≥10 ℃积温等值线图(单位:℃),回答下列问题。
等值线L1、L2所示的积温数可能分别为
| A.4 000、3 000 | B.6 000、7 000 |
| C.6 000、3 000 | D.4 000、7 000 |
等值线L3的东段大致位于我国
|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处 |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处 |
| C.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处 |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处 |
下图中甲、乙分别是M,N两条河流上的水文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观测发现,河流的径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1月,该地位于北半球,属地中海气候 |
| B.防洪任务最重的是月份是7月,该地位于南半球,属地中海气候 |
| C.引起甲、乙两地自然植被差异大的原因是纬度变化和大陆沿岸有暖流经过 |
| D.大陆沿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
甲站每月平均流量显著大于乙站,最可能的原因是
| A.降水季节分布均匀 | B.地处迎风坡且观测站上游流域面积较大 |
| C.河流流量变化较小 | D.上游兴建水库 |
读“我国沿3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 A.①—地势,②一年太阳辐射量,③—7月均温 |
| B.①—地势,②—7月均温,③一年太阳辐射量 |
| C.①—7月均温,②一年太阳辐射量,③一地势 |
| D.①一年太阳辐射量,②—地势,③—7月均温 |
b地的气候类型符合下图中的

读世界两个国家局部图,回答下列各题。
下列关于乙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国的气候呈半环状分布 |
| B.该国大牧场牧业以养羊为主 |
| C.水热资源丰富是该国发展混合农业的优势条件 |
| D.该国是世界上古老生物最丰富的国家 |
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同一大洲 | B.都有大量的石油、煤炭和铁矿资源出口 |
| C.两国地形特征基本相同 | D.都是发达国家 |
图中甲国的港口a和乙国的港口b附近
| A.都为地中海气候 | B.雨季出现的季节不同 |
| C.沿岸洋流均为暖流 | D.沿岸洋流均为寒流 |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的美国农业带
| A.①是乳畜业,②和③是小麦区 | B.①是玉米带,③是小麦区 |
| C.①是小麦区,②是玉米带 | D.②是棉花带,④是乳畜带 |
图中①③④农业带(区)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都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资源 | B.都受五大湖及东北工业区的影响 |
| C.都有相对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灌溉水源 | D.都与北部的加拿大实行联合经营 |
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山脉自然地理要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山脉都处在板块碰撞处 |
| B.甲山脉西坡降水量大于东坡,乙山脉东坡降水量大于西坡 |
| C.甲、乙两山脉的西侧都有地中海气候 |
| D.甲、乙两山脉之间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11月份至次年5月份 |
2010年11月11日-12日,代表全球最重要的国家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在韩国首尔聚会,举行第五次首脑峰会。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b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其中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有:①比例尺变为1:2000000;②每点代表2000人;③图上一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以上说法正确的有
| A.一项 | B.二项 | C.三项 | D.四项 |
图a中可能遭受全球变暖的危害最严重的海岸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