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错误的是
| A.绿化带能起到消烟除尘的作用 |
| B.绿化带面积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
| 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 |
| D.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 |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读三角坐标统计图,回答20~21题。
若该图表示工业部门对不同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a、b、c分别表示原料、能源和市场(不考虑其它因素)。则①、④代表的部门最有可能是
| A.①炼铝、④石油加工 |
| B.①制糖、④炼铝 |
| C.①钢铁、④电子 |
| D.①汽车、④纺织 |
若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则图中四点最能体现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据图回答18~19题。
以上“天生桥”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下列哪些物质循环中与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地壳物质循环 | B.碳循环 | C.水循环 | D.生物循环 |
读“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回答16~17题。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
| C.蒸发量增加 |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 B.植被覆盖率增加 |
| C.降水下渗量减少 | D.城市热岛效应 |
该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判断13~15题。
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 A.大体相等 | B.北坡较多 |
| C.南坡较多 | D.难以判断 |
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 A.南坡3500米 | B.南坡2000米 |
| C.北坡3500米 | D.北坡2000米 |
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南岭 | B.秦岭 | C.阴山山脉 | D.天山山脉 |
该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
|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
|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
|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
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 | B.江南丘陵 | C.刚果盆地 | D.西欧平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