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错误的是

A.绿化带能起到消烟除尘的作用
B.绿化带面积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
D.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影响最显著的是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第三次技术革命以来,世界工业经历了四次产业转移。下图为全球某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该图反映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生物遗传工程
B.电脑软件
C.普通加工制造
D.石油化工

东南亚部分国家成为第四次产业转移目的地之一,主要原因为()
①能源充足,机场密集
②土地租金较低
③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
④劳动力成本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印土天然气管线全长约1700千米,建成后年送气330亿立方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影响印土天然气管线修建的决定性因素是()

A.地形 B.经济
C.政治 D.技术

这条管线建设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表述是()

A.使土库曼斯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B.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地区合作
C.增加了沿线地区的就业机会
D.带动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小题。

M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旱涝灾害治理 D.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

近年来,n地区“双季稻”改成“单季稻”的比例逐渐增加,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劳动力 D.市场

近年来,m、n地区加强协作,旨在()

A.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B.迁移人口,形成特大城市群
C.借助水运,推动物流业快速发展
D.南粮北运,实现资源跨区域合理调配

2012年6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丹麦的风能发展,风电占丹麦总发电量的20%,萨姆斯小岛是丹麦的新能源样板区,岛上能源自给自足,几近“零排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因为该地区()

A.飓风频繁登陆 B.极地东风强盛
C.盛行西风强盛 D.季风环流强盛

与萨姆斯小岛新能源样板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新能源的劣势()

A.风力资源匮乏 B.土地资源短缺
C.劳动力资源短缺 D.科技水平较低

下表为“河南、山东、浙江、广东社会和经济主要指标(2011年)统计表”。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指标
河南
山东
浙江
广东
年度总人口(万人)(常住人口)
9388
9637.3
5463
10505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7232
45429.2
32000
52673.6
第一产业(亿元)
3512
3973.8
1581
2659.8
粮食产量(万吨)
5542.5
4426.3
781.6
1360.9


有关四省社会和经济主要指标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南农业比重最小 B.山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大
C.浙江人均农业产值最高 D.广东人均粮食产量最低

河南、浙江粮食产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浙江粮食单产低②河南平原广阔,耕地比重大
③河南复种指数高④浙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