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
B.“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C.“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
D.“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得到复活。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D.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科目 语文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她头上的确长着一对“犄(jǐ)角”——那是盘在头顶两旁的发辫,上面还包着几方头巾,因此她的头显得格外大。
B.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zhì)的幻觉又浮现在我脑际,我想到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璧。
C.栗树越长越稠密,膘肥体壮的公牛和大腹便便(pián)的母牛就越多,它们走在陡峭的山坡上简直不知道往哪里迈脚。
D.田里芳草青青,农民们把牲畜(chù)赶往草场。不过也都抱怨这样干燥的气候,会使冬季作物欠收的。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
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B.而学习所得、交流所得,仍需要经过自己文化传统这个“有机体”的消化、咀嚼和吸
收,或者叫整合,才会成为传统中一个新成分,带来传统的变化。
C.瞿塘峡如果说是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
D.通过这件事,使我们明白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
力学习啊。”
B.有人开玩笑说:“犹太金融资本家在豪宅客厅里打个喷嚏,世界上不少银行都将连锁感冒。”
这可不是耸人听闻,他们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的作用确实非常之大。
C.酒席间,他欣然为《滕王阁赋》作序,文不加点,一蹴而就,举府皆惊。
D.新产品的试验已经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做好准备,功败垂成就在此一

举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及至时过境迁,传统文化或者与时俱进,出新的内容与形式。
②我时常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耐人寻味的思想。
③只有久居肖邦故园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结下不解之缘。
④一个人年纪大了而又荒唐起来赊帐的时候,他决不赊格斯拉兄弟俩的账。

A.演化捕捉景物以致于
B.演化捉摸景致以至于
C.衍化捉摸景致以致于
D.衍化捕捉景物以至于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婉转伶仃寒喧衣衫褴褛
B.暴戾伎俩尴尬礼上往来
C.斑斓骷髅诽谤残羹冷灸
D.褶皱糟蹋稀薄和颜悦色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