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面对沉重的民族灾难,他发出了“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仓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福州?”的感慨;变法失败后,他在狱中题笔:“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刑场就义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
A.谭嗣同 | B.胡适 | C.梁启超 | D.康有为 |
清末一位小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 B.《瑷珲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某一布告中提到:“……国际公法规定,若割让土地无法被当地人民所接收,则该约便无法成立,外国已有前例可循。若各国能仗义执言,使台湾归还大清,台民愿以所有利益回报。”此布告最早可能出现于下列何时()
A.中法战争时 | B.《辛丑条约》签订时 |
C.《马关条约》签订后 | D.第一世界大战爆发后 |
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
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