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历史,以下认识中,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
D.它使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
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诞生的是下列哪家电视台的试验播出
A.北京电视台 | B.上海电视台 | C.广州电视台 | D.哈尔滨电视台 |
近代服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学东渐” | B.西方风俗习惯的影响 |
C.希望通过服饰改革来改变落后的面貌 | D.列强的要求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 B.经济特区的设立 |
C.浦东的开放开发 |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①靠近港澳,华侨多
②靠近沿海,交通便利
③工业基础雄厚
④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带来这一变化的改革政策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B.建立人民公社 |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D.实行对外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