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
|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
|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
| 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
| 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
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2010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入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
|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
|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
| D.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
国史中会经常碰到“近代化”一词。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 A.②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⑤ |
下图a、b、c、d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四个阶段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秦朝“焚书坑儒”,儒学陷入低潮 |
| B.b: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 C.c:魏晋南北朝隋唐道佛发展,儒学受冲击 |
| D.d:明末清初思想批判的推动,儒学得到新发展 |
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
|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
|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
|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
《天演论》问世以后,“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干脆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 | B.严复的译笔古雅耐读 |
| C.维新思想家的宣传推介 | D.书中的思想足以警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