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不用学习也能够体会,认为“求理”应该是( )
A.格物致知 |
B.研究圣人之道 |
C.进行内心反省 |
D.致良知 |
据记载,“是时武昌、南京属管之地,粤人出示安民,开科取士,禁头变服,按例征粮,农工商贾各安其业,俨然有王者风。”(《镜山野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太平天国政权采用传统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吏 |
B.《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政策已无法实行下去 |
C.辛亥革命时临时政府要求人们断发易服 |
D.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稳定,巩固政权 |
钱穆认为:“讲到中国的地方行政,只能说是汉代好,唐代比较还好,宋代就太差了。”他评判三代地方行政好坏的依据是
A.地方行政效率的高低 | B.中央集权程度的大小 |
C.能否抵御外族的入侵 | D.能否镇压地方的叛乱 |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
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 | B.赫鲁晓夫 | C.勃列日涅夫 | D.戈尔巴乔夫 |
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下列春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社会状况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 公社饱暖万人心 | B.万里山河归人民 五亿群众庆新生 |
C.斧头开辟新世界 镰刀割断旧乾坤 ![]() |
D.抗战胜利一元复始 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