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届湖北黄冈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
解释加点的实词。
(1)增其旧   (2)或二者之为   (3)众客·之如响   (4)中·有献鱼雁者
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天之于民厚矣 C.齐田氏祖于庭 D.预于次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______________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中考江西抚州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天性孝友,深得父母心。母蚤世,事继母无懈,,二弟一妹,翁所成立也。携妹北上,艤舟绝岸,妹戏而前,俄坠水中。翁惊愕,不觉俱坠。其水深不可测,加天寒裘重,没人不见踪迹,观者皆骇。顷之,持妹而出。论者谓有神相云。蜀俗,兄弟壮且婚,多割灶自食。翁深耻之,然不欲上母弟心志,让其田宅。御史之死网事业,向二毛其施弗究。翁痛之,作永思堂于家,岁时率子妇祭拜以为常。(节选自罗玘《坦然翁传》)
【注释】①翁:坦然翁,姓刘,名山,四川珙县人。②蚤:通“早”。③成立:抚养成人。④艤(yǐ)舟:船泊岸边。⑤割灶自食:指家族内兄弟分家自立。⑥御史:指坦然翁的父亲。⑦向二毛其施弗究:过去御史家供养的老人未能坚持供养到底。⑧罗玘(qǐ):字景明,明朝江西抚州南城人。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论者谓有神相云

A.论者∕谓有神相云 B.论者谓∕有神相云
C.论者谓有∕神相云 D.论者谓有神∕相云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尝()(2)悉()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顷之,持妹而出。
选文详写了哪几件事?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读了文本,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

【2014中考四川乐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轻通侠客。援前在交趾 ,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注释】 ①交趾:汉郡,相当于越南北部。②正法:正当的法制。③衿:佩带。缡:佩巾。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④谨敕:谨慎。
对文中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还诫之曰书:写信。
B.欲使汝曹不忘之耳汝曹:你们。
C.清浊无所失清浊:此处指善恶之人。
D.郡将下车辄切齿下车:刚到某地。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轻通侠客鸣之不能通其意
B.所以复言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
C.陷天下轻薄子吾从北方闻子
D.是不愿子孙效也而旗尾略不沾湿,此夸能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严、马敦是马援哥哥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喜欢议论别人的事,爱与侠士结交。
B.马援也很喜爱和看重季良,但他不希望侄子们学习季良,最主要的原因是季良不择友而交。
C.马严、马敦既没有学习伯高,也没能效仿季良,最终被天下人轻视。
D.从文章内容可以看出,马援本人也是一个谨言慎行,不好说人长短,非常注重自身品行修养的人。

翻译下列句子。
①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诫兄子严、敦书 》)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曹刿论战》)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
【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乙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稠粥不继,日再食,遂大通儒家经典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或异二者之 (2)则何时而乐耶
(3)长既 (4)日食再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3)或昏怠,辄以水沃面
怎样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共10分)
(一)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二)
《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襄阳记>》
【注释】①传:《左传》。②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③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④诱:教导。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B.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深
C.环而攻之而不胜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D.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中@~国教育出#&版*网]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和”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了“
”;乙文则从 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释。(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
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乙文则是告诫子孙
。(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8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丙】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选自李白《行路难》)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皆空游无所依为佣耕
B.日光视其辙乱
C.知鱼之乐求其能千里也
D.不可知源安陵君许寡人

下面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A.全石以为底 B.山峦为晴雪所洗 C.是鱼之乐也 D.行者休于树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②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甲】【乙】两文中划线句子都提到了“乐”,联系文章内容,分别谈谈你对两文中“乐”的理解?
解释【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玉盘珍直万钱羞:
长风破浪会有时长风破浪:
【丙】文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