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东营中考)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1)诗人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
(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 ”: 。“ ”: 。
(2)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涵义的理解。
(3)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
诗歌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
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武陵春》,完成下面小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
答: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将“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四句包含的内容描绘出来。
答:
古诗品读赏析。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首诗的体裁是。
在诗中空缺处填入原诗句。
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
。这首诗以“望”为线索,表的了诗人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踏莎行·郴州旅舍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大约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在郴州旅店所写。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因坐党籍连遭贬谪,终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运用虚实结合,将楼台、津渡、桃源的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的实景有机地结合。 |
B.运用拟人手法,雾气弥漫,月色朦胧,看不清楼台,望不到津渡,更找不到桃花源。 |
C.“闭”字准确而生动,衬环境之荒寂,避袭人之春寒,阻哀啼之杜鹃,挡落山之夕阳。 |
D.“砌”字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生动地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 |
下阕中“此恨无重数”的“恨”有哪几重?请结合全词作简要概括。
春 雪
﹝唐﹞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请结合具体词语分析白雪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