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缺乏原材料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
B.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
C.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证 |
D.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
1903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它
A.是在第二国际的直接指导下得以建立的 | B.明确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进了党纲 |
C.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正式成为独立政党 | D.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 |
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重新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 B.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指导 |
C.各国工人政党或组织的相继建立 | D.各国工人罢工的次数不断增加 |
“亚洲的觉醒”时期,唤起亚洲各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运动,除了下层人民的斗争外,还有
A.以土兵为主要力量的民族起义 | B.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运动 |
C.以殖民者后裔为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 D.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 |
列宁认为俄国帝国主义“可以说被资本主义前的生产关系的层层密网缠绕着”。下列对“层层密网”解释较为准确的是
A.封建农奴制度的残余 |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
C.沙皇专制制度 | D.封建的小农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