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
A.腐朽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 |
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 |
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 |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有关《资政新篇》理解错误的是:()
A.太平天国后期所颁布的 | B.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
C.主张向西方学习 | D.表达了农民阶级的理想与追求 |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
B.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反映了农民土地要求,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
C.它废除私有制,建立"人人不受私"的平均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得到农民拥护 |
D.它最后无法实施是因为平均主义违背社会发展方向 |
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具有的特点是
①数量增多 ②开始深入内地 ③由东部延伸到西部 ④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一些西方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
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 B.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
C.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 D.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