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
| A.建立一家之法 | B.法律是由人民决定的 |
| C.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 | D.实行君主立宪制 |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只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天赋人权 | B.主权在民 | C.君民共主 | D.民贵君轻 |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 B.李鸿章 | C.康有为 | D.孙中山 |
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说:“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面大旗,立下了伟大的功劳。”其中,陈独秀的伟大功劳是
| A.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
| B.抓住旧道德为资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本质,一针见血地抨击之 |
| C.成为把反封建的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的新文学的典范 |
| D.在中国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日朱仙.日佛山。日汉口,日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香港兴““上海兴”都是因为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B.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