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1917年鲁迅受蔡元培之邀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下列对此校徽理解正确的有( )[
①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③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
④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有学者断言:“没有美洲这片海外给养地,没有在其上辛勤耕耘的非洲奴隶,或许根本就不会有‘欧洲奇迹’和工业化革命。”其主要观点是
A.“工业化革命”开始于美洲 | B.殖民扩张推动“工业化革命” |
C.“欧洲奇迹”成就“工业化革命” | D.“工业化革命”在全球扩展 |
“就首都华盛顿的古典建筑风格和共和宪法而言,美国可能比任何一个前(以往的)帝国都更像‘新罗马’……尽管在这样一个新罗马帝国里,参议院对皇帝的权力有极大的限制。”与材料所述无关的是
A.古典主义 | B.君主立宪制 | C.权力制衡 | D.法律至上 |
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 | B.军工企业的激增 | C.民营工业的发展 | D.战时需求的刺激 |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车臣曾国藩公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才,信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
C.爵位制度的创设 |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
下图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A.洋务运动 | B.太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戊戌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