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的演说中说:“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以下材料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敌对国”指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
②威尔逊的参战演说发生在1914年
③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推动了美国参战
④美国参战后与英国协同作战
| A.①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对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施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部分主张 | B.确立了近代民主宪政体制 |
| C.有利于中国近代经济变化的发展 | D.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
《辛丑条约》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 A.列强获取了直接干涉中国内政的特权 |
| B.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 |
| C.列强获取了更多的在华投资特权 |
| D.列强向中国勒索赔款的数额达到顶点 |
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两次成功的探索,其成功的共同之处为
| A.提出了工业化建设的目标 |
| B.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
| C.结合国情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 |
| D.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国策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消失”的原因是
| A.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
|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
| C.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