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为瓦解对方军心,交战各方都制作了许多带有心里攻势的海报。下图(《葬礼》)海报中,古德里安、伦德施泰特等德国高级将领,抬着上面写着“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棺材,在寒冬的大地上狼狈溃逃。下列对该海报的叙述明显不正确的是( )
A.该海报很可能是由苏联方面制作的 |
B.该海报揭示了德国在战场上的重大失败 |
C.反法西斯国家军民的奋勇作战使海报内容成真 |
D.战时海报的宣传内容没有任何可信性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 B.保留习惯旧俗 |
C.强调法官至上 | D.体现人人平等 |
雅典有几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为雅典人提供税收,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土地的经济权利。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
①狭隘性②排他性③不公正性④阶级性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时候有个习惯,要考判案的能力。白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题目大意是: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孙”,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而州府申辩说:“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白居易在判词中写道:“惟贤是求,何贱之有?……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这表明了( )
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 |
B.唐朝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较高 |
C.白居易主张公平选拔人才 |
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 |
乾隆皇帝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珅,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犯了20条大罪,其中有“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和珅生活腐化 | B.清朝皇权的独尊及君权至上 |
C.和坤犯上作乱 | D.嘉庆帝励![]() |
汉朝时期,最基层的官吏要把(君主的)诏书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成编的简册)悬挂在乡亭市里。这种现象说明( )
A.基层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 | B.汉代基层官吏也拥有很大权力 |
C.皇帝事必躬亲、亲力亲为 | D.皇帝通过政令的贯彻来控制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