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年)中指出:中国道路,固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地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却也从此“停滞于静止的状态了”,看似“未曾退步”,却也难以前进,毕竟这种“静止”状态自马可·波罗访华已经延续了500年之久。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当时的中国( )
A.与西欧相比中国经济落伍 |
B.国家经济政策保守落后 |
C.难以抵挡工业文明的冲击 |
D.固守传统农耕经济模式 |
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不包括()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B.工人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 |
C.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
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目的是()
A.将东三省和内蒙古变为殖民地 |
B.把中国变成独占的殖民地 |
C.独占中国沿海的港湾和岛屿 |
D.支持袁世凯做皇帝 |
“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运动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 B.辛亥革命 |
C.五四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与,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
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区域经济组织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 B.欧洲联盟 |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 D.世界贸易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