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材料一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在这一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书院讲学,由此酝酿。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1)根据材料一,指出理学家追求的政治理想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这种思想观念的特点? (11分)
小林同学对“清末民初西方文明对我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影响”这一课题很感兴趣,下列他所搜集的四张图片中,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
观察下列图片:
![]() |
![]() |
图一 宙斯 |
图二 古代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雕塑 |
请回答问题:
(1)两幅图反映了古代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什么特征?
(2)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在这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
14-16世纪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了哪两种形式的斗争?试比较两者的异同。
中欧关系渊远流长,双方都曾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过卓越贡献。
材料一: 14、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逐渐引起了重大的历史变革。……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历史.
(1)有人说,14、15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你认为这两个发现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4分)
材料二阅读下列两幅图:
(2)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欧洲曾经扮演过多重角色。依据上图并结合史实说明欧洲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两种不同作用。
材料四 1975年5月6日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盟前身)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欧关系经受了时间和国际形势变化的考验,在各个领域不断取得实质性成果。特别是2003年10月欧盟在第一个《安全战略文件》中将欧中关系定位为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中国政府同月发表第一个对欧盟战略文件之后,中欧关系又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
中欧高层互访频繁,形成了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在不断扩大和深化。双边关系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6)1967年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结合世界和中国局势,分析1975年以来中欧关系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确立了“科学技术立国”战略,欧共体制定了“尤里卡计划”。1986年3月,中国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简称“863”计划)。“863”计划选择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海洋技术8个领域作为研究发展的目标,目前,“863”计划已在许多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请回答:
(1)美国“星球大战计划”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2)航天工业是在哪一次科技革命中兴起的?这次科技革命还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工业部门?
(3)结合中国当代科技成就,说明“863”计划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