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描述宋代官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材料反映的宋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A.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 B.重视分权和制约 |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D.开始出现重文轻武 |
下列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为之辩护的社会观念与行动中,哪一选项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结果,客观上推动了社会进步()
A.种族(民族)优越论 |
B.德国生存空间狭小,理应获得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
C.大公司不得不依照自然规律吞并较小企业 |
D.战争是一件美好的事,作战者为增强国家适应性而实现自我 |
“这场起于哥白尼、迄于牛顿的革命,或许对思想界影响最深。据称,这是人类迄今作出的最伟大的精神调整。”下列不属于这一“精神调整”的是()
A.旧的天堂被打破了 |
B.人不再是造物主造物的中心 |
C.古希腊、罗马的自然法哲学的影响力增强 |
D.大自然不再是平和协调的了 |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
C.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平衡 |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 |
“一个个组织起来的团体拥有设备和资金,都在致力于科学研究事业。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建立于1662年的伦敦皇家学会和建立于1666年的法国皇家科学院。他们举行会议,提议研究项目和出版论文,不仅涉及各种自然科学和数学,而且还涉及古文书学、钱币学、年代学、法学史以及自然法。”这说明()
A.资产阶级当权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
B.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活跃于政府建立的科研机构 |
C.自然科学发展实现了专门化 |
D.追求自然知识呈现制度化趋势 |
某部著作表明,一切物质都在运动,任何两个质点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的力,其大小与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二百年来,此定律一直是不可动摇的,只是在近一个世纪内,才发现在亚原子结构的微观世界里,或在整个物质宇宙的宏观世界中,这个定律并不适用。这部著作是()
A.《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 |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C.《关于相对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 |
D.《天体运行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