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 )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
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 |
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 |
D.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 |
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
B.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
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人物 |
《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 |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 D.继续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
《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对“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A.造成了美苏冷战局面出现 | 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 |
C.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 D.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最终确立 |
下表是1933—1939年美国颁布的部分法律
时间 |
法律名称 |
主要内容 |
1933年 |
《紧急银行救济法》 |
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权力,只允许联邦储备体系中健全的银行向财政部领取执照而重新开业 |
1933年 |
《联邦证券法》 |
政府第一次出面对股票和有价证券市场进行调节,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证券发行与交易的管理与监督 |
1934年 |
《证券交易法》 |
|
1935年 |
《存款保险法》 |
成立银行存款保险公司保护个人存款 |
1935年 |
《社会保障法》 |
规定对老年和失业者实行保险制度 |
1939年 |
《民用航空法》 |
国家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干预与调节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B.美国相对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立法工作更加全面
C.大量经济法的出现说明美国经济纠纷增多
D.二战前夕美国国民经济逐渐转入战争轨道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原是一个殖民商业垄断公司,代表英国控制着英国与印度、香港等殖民地的商贸关系,后在1874年被解散。纵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兴亡史,导致其被解散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
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其不合时代潮流 |
C.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英国政府矛盾尖锐 |
D.英国殖民霸权的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