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 )
|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
| 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 |
| 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 |
| D.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 |
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的悲剧重演就是要
| A.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
| C.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 D.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
毛泽东曾说“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是谈不出什么结果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都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积十八年的经验,深知是怎么回事……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还有很多因素是蒋介石不能不有很多顾虑”当时毛泽东主张与蒋介石谈判主要是为了
| A.避免内战,争取和平民主 | B.停止内战,国共携手抗日 |
| C.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 D.结束内战,建立新中国 |
1928年中共《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用……分配农民个别耕种……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分配后,禁止买卖。”而1931年中共土地革命路线则提出“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一变化主要表明
| A.《井冈山土地法》对推动中共革命的发展没有起到作用 |
| B.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 |
| C.没有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就不能巩固 |
| D.当时中国革命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
梁启超曾在一封家书中提到,“时局变迁极可忧,北(洋)军阀末日已到,不成问题了。北京政府命运谁也不敢作半年的保险,但一党专制的局面谁也不能往光明上看。尤其可怕者是利用工人鼓动工潮……结果闹到中产阶级不能自存,而正当的工人也全部失业。”这主要表明梁启超
| A.对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表示疑惧 | B.认为国共合作未必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
| C.支持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 D.反对孙中山通过暴力革命改造中国 |
1923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三民主义中的第三项是民生主义,世界上行这项主义最新的国家,只有俄国。(其)他像英国、美国、日本,国家虽然富强,但是还没有行到民生主义。”他说社会上的财富不平均便免不了革命,“世界上起了这项革命,现在已经成功的,只有俄国” ,所以必须像俄国一样实行民生主义的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 A.土地主张正在酝酿着新的变化 |
| B.决定发动土地革命直接没收地主的土地 |
| C.已经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 D.决定走俄国人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