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声的世界》时,有几个相关的实验
(1)如图1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在实验中,我们把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这种物理方法称为 法.(选填“转换”或“归纳”或“控制变量”法)
(2)如图2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均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kHz到______k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米。(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3)在月球上(填能或不能),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因为。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的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像距v/cm |
像的性质 |
1 |
12.00 |
24.00 |
倒立,放大,实像 |
2 |
16.00 |
16.00 |
倒立,等大,实像 |
3 |
20.00 |
13.33 |
倒立,缩小,实像 |
4 |
30.00 |
10.91 |
倒立,缩小,实像 |
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cm
(2)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3)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小明用以下装置测量牛奶的密度:
(1)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左侧,此时应向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
(2)他根据图甲、乙、丙图中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牛奶的体积为________cm3,牛奶的质量为g,牛奶的密度为 kg/ m3。
(3)为了更准确地测量牛奶的密度,图中合理的实验顺序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数和是必不可少的。
(1)如图中,寒暑表的读数是 ℃,小球的直径是 mm,秒表的读数为 s。.
|
如图甲是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图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看到电流表指针如图乙所示偏转,这原因是。
(3)实验中,突然灯熄灭,电压表示数为零,电流表有示数,这故障可能是____________。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