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
B.进行焰色反应时,所用铂丝先用NaOH溶液洗涤并充分灼烧 |
C.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I2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 |
D.酸碱中和滴定时,锥形瓶需用待测液润洗2次,再加入待测液 |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
A.Z为0.3 mol/L | B.Y2为0.35 mol/L |
C.X2为0.2 mol/L | D.Z为0.4 mol/L |
已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用ΔH表示,其值为负,表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其值为正,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如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 ΔH=-57. 3 kJ/mol,含义为: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每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 kJ的热量。分别向1 L 0.5 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三种酸均过量),充分反应后的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ΔH1 >ΔH2 | B.ΔH2>ΔH3>ΔH1 | C.ΔH1=ΔH2=ΔH3 | D.ΔH1>ΔH3>ΔH2 |
下图为氢氧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按照此图的提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电极是正极 |
B.b电极的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
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不需要将还原剂和氧化剂全部储藏在电池内的新型发电装置 |
下列各组元素相互化合,既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又能形成共价化合物的是( )
A.C、H、O B.K、Mg、Cl C.N、Cl、H D.N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