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A |
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黄色 |
溶液中无K+ |
| B |
向溶液中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 |
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滴加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 C |
向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 |
出现黑色沉淀 |
H2S的酸性比H2SO4强 |
| D |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
试纸不变蓝 |
原溶液中无NH4+ |
已知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氢化物中甲、乙、丙、丁、戊的化合价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常见氧化物只有一种 |
|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丙>丁 |
| C.丙的氧化物能与戊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 |
| D.原子半径大小:甲<丙 |
普罗帕酮为广谱高效抗心律失常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溴水或FeCl3溶液鉴别X和Y |
| B.反应物X与中间体Y互为同系物 |
| C.普罗帕酮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
| D.X、Y和普罗帕酮都能发生加成、水解、氧化、消去反应 |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图a图b图c图d
| A.图a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
B.图b中曲线表示反应2A(g) + B(g) 2C(g) ΔH > 0,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 |
C.图c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比甲的压强大 |
| D.据图d,若除去CuSO4溶液中的Fe3+ 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CuO至pH在4左右 |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1.0mol/L的KNO3溶液:H+、Fe2+、Cl一、SO42一 |
| B.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HCO3—、NO3一 |
C.pH=12的溶液: 、 、 、Br- |
D.由水电离产生的 的溶液: 、 、 、![]() |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 B.明矾可用于净水;硫酸钡可用于钡餐透视 |
|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可到达水果保鲜的目的 |
| D.2010年支援舟曲灾区的生活用品中食醋、纯碱、食盐的主要化学物质分别属于酸、碱、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