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是 A、B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 )
A.在运动过程中,A质点总比B质点运动得快
B.当t=t1时,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C.当t=t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
D.当t=t1时,A、B两质点的加速度都大于零
真空中电量分别为2.0 ×10-6C、2.0 ×10-6C的两个点电荷,相距为0.1m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 )
A.0.36N B.3.6N C.36N D.360N
关于电场、电场线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电场中的任一点,电荷的受力方向,就是该点的电场方向 |
B.电场线就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
C.电场线在特殊情况下可能相交 |
D.电场线的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电场的方向 |
真空中电量分别为Q1、Q2的两个点电荷,相距为r时,相互作用力为F,则()
A.如果Q1、Q2恒定,当距离变为r/2时,作用力将变为2F |
B.如果其中一个电荷的电荷量和它们的距离都减半时,作用力将不变 |
C.如果每个电荷的电量和它们的距离都加倍时,作用力不变 |
D.如果将它们的电荷量都加倍,距离变为2r时,作用力将变为2F |
吉尔伯特制作了第一只验电器,后来,英国人格雷改进了验电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验电器原来带正电,如果用一根带大量负电的金属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的张角将()
A.先变小后变大 | B.变大 |
C.变小 | D.先变大后变小 |
1746年,富兰克林提出正、负电的概念,正负电荷可互相抵消。他还认为:摩擦是使电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上,电不会因摩擦而创生,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富兰克林提出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但物体通常呈电中性,这是因为()
A.物体没有电荷 | B.物体的正负电荷一样多 |
C.物体很容易失去电荷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