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至18世纪的欧洲经历了一场社会巨变,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不断冲击着旧观念、旧制度……推动欧洲迈入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画家、雕塑家、数学家,还是一名哲学家……(他)以新奇的目光重新审视一切的勇气和热情,才能使人类精神从经院的暗室,冲向色彩缤纷的新天地……我们相信伟大的时代塑造了达芬奇,而达芬奇又成为那个时代一个不朽的标记。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文艺复兴对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两个沿海地区的影响是航海……到了这个时候,欧洲人的眼界不再只向内看了,不再只向欧洲这一个区域里看,要往外看,向海洋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先行者,很快荷兰跟上来,英国跟上来,法国也跟了上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如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达芬奇的一幅绘画代表作品?他“新奇的目光”中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行者”中发现美洲的代表人物是谁?此时欧洲人“往外看”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新的政治制度”依据的主要法律文件是什么?依据该法律文件确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急剧加速的是哪个国家?促成该国城市化急剧加速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阅读下面材料: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代战争史上党领导人民军队谱写的英雄史诗。
请回答:
(1)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定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什么?
(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救国探索史,也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什么主张?洋务派提出什么主张?他们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2)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掀起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对辛亥革命有什么影响?
(3)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什么?这场运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作用是什么?
(4)结合上述问题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过程与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显示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在联合外国人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人进一步认识到,要镇压人民起义,抵御外国侵略以维护清朝统治,就必须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材料三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一场战争失败后签订条约的情景?签订了什么条约?
(2)材料二中“为维护清朝统治”,统治阶级开展的一场自救运动是什么运动?
(3)材料三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 》。
(4)材料一、三涉及的两个条约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历史时空:每空1分,共8分。根据信息,在空格中填写相关内容。
今年是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让我们重回近代屈辱而悲壮的历史,直面侵略者的狰狞面目,缅怀抗争者的英雄气概。
(1)1860年, 联军攻入北京,放火烧毁圆明园;而在江浙,我们看到太平军奋勇抗击着美国人 招募组成的洋枪队。 |
(2)我们看到了 指挥清军,痛歼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了新疆;在黄海海面,我们目睹了致远号在管带 指挥下,英勇抗击日本海军。 |
(3)在天津,为抗击八国联军, 率领义和团一度攻入紫竹林租界;清军将领 奋勇冲锋在前,最后壮烈牺牲。 |
(4)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导致了 的爆发,它也成为了 革命的开端。 |
材料一
姓名 |
派别 |
代表作 |
庄子 |
||
韩非子 |
||
墨子 |
材料二: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
——孔子
(1)将材料一中空白部分填写完整
(2)材料二中思想家的哪一句话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政治思想
(3)在春秋战国之际,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出现了学术繁荣的局面,请问这一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