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苏轼对下图评价:“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由此可见该作品(  )

A.追求布局严整 B.富于色彩美感
C.受印象派影响 D.注重诗情画意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一个文学派别,不再强调感情与辞藻,而着眼于描绘具体的事实,并将科学的原理应用在社会现实的分析上。下列能够体现以上特点的文学作品是

A.《唐璜》 B.《人间喜剧》 C.《悲惨世界》 D.《等待戈多》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转移。”这一时期影响中国的社会的“外国作品”的本质意义在于

A.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C.建设民主和法制的社会制度 D.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民国时期的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李鸿章 B.冯桂芬 C.康有为 D.陈独秀

“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
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表明自然科学在当时

A.已经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C.促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D.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A.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B.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