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这则材料表明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矛盾 |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A.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 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D.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中国思想界,“以复古开新的模式完成了集古代思想之大成。”所谓“复古开新”,主要体现在
①先秦民本观念复兴②工商皆本思想提出
③君主专制受到批判④经世致用思潮形成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朱子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该材料中的观点可能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主要是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 B.封建伦理道德成为行为规范 |
C.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减少 |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广泛谴责 |
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 |
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普遍安全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四国必要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宣言》中的“联合国家”成员是指
A.中、美、英、苏四大国 | B.《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 |
C.轴心国除外的所有国家 | D.《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