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上图中B是________板块,以 ________(海洋、陆地)为主;G是 ________板块,以 ________(海洋、陆地)为主。
(2) E、D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____; B.E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____。E、D两大洲的西部有一条巨大的山系叫________ ,包括E大洲上的 ________山脉和D大洲上的________山脉 。
(3) 在板块G周围有一条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4) 由于板块在地球的内力作用下不断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A.B板块间_________海将不断扩大形成新的海洋,________海将消失。
(5) B板块上有2个大洲,他们分别是______洲,____洲,其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A大洲的地形以______为主。
(7) 被赤道所穿过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洲被南、北回归线和赤道穿过,从温度带来看该洲没有______带。
(8) 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E大洲是____(季节),昼___夜____,在E大洲的北部北极圈内有______出现。
读材料,思考探究下列问题。(5分)
材料一 为迎接2014年新年旅游旺季的到来,我国南方某市进行旅游调查后计划在本市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
材料二 旅游规划图。
(1)在观景台M、N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在Ⅰ、Ⅱ两种方案中较合理的是(1分),并说明理由。。(2分)
(2)暑假期间有游客选择在N附近宿营,合适吗?。(1分) 请说明理由。。(1分)
读下面“某国地势相似,地域相连的X、Y两地区之简况表”,完成下列问题。
简况 |
X地区 |
Y地区 |
自然条件 |
气候夏热有雨,冬暖干燥,积温5500℃,年降水量460mm。河流少,流量不大,冬季时有断流。地形低平,土壤较肥,煤铁资源丰富 |
气候夏热有雨,冬冷干燥,积温4000℃,年降水量1400mm。地处大河中下游,地形以平原和低丘为主,多酸性土壤。河流流量极为丰富,并有大量河水入海。 |
人文发展 |
小麦、棉花种植面积大,一年可两熟。工业发展早,基础好,以重工业为主。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农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某些资源的突出不足而遇到较大困难。 |
种植业、林业、渔业部分齐全,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工业发展晚,基础弱,以轻工业为主。城市密度较低,多沿河分布。 |
关于X、Y两地区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Y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比X地优越 |
B.从气候条件看,X地可旱地,Y地可水田 |
C.从发展趋势看,X地工业发展速度比Y地快 |
D.城镇化速度X地要高于Y地 |
为使X、Y两地资源充分利用,优势发挥,以解决X地区持续发展所遇的突出困难,应实施从Y地到X地的区间工程是 ( )
A.跨流域调水 | B.粮食调运 |
C.人才输出 | D.电能输送 |
俄罗斯的乌拉尔山区为世界重要的金属矿产地(铜、铁、铝土、锰等),炼铝工业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常在铝土产地(乌拉尔山区)将铝土提炼成氧化铝后,将氧化铝运至贝加尔湖区,在此炼好铝锭后,再运销至莫斯科工业区,制成铝制品。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选择在乌拉尔山区将铝土提炼成氧化铝的主要原因是 ( )
A.当地劳动力丰富 | B.运输原料的成本很高 |
C.当地能源丰富 | D.在提炼时污染物排放量大 |
此类工业生产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
A.全球变暖 | B.酸雨危害 | C.臭氧“空洞” | D.海水赤潮 |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阴影所示广阔的平原地区并不是该国主要的经济区,其制约因素是 ( )
A.科学技术 | B.人口密度 | C.气候特征 | D.水文状况 |
图中甲地的年降水多于2000毫米,明显多于同一种气候区的降水。出现这一现象的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远近 | B.地形阻挡 | C.纬度高低 | D.季风活动 |
一组同学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考察。行走过程中他们看到如下特征:“正前方和左侧各有一座山峰,其中一座山峰目测距离约2千米(只考虑图示范围内的地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上图是他们使用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推断他们的位置是 ( )
A.③ | B.④ | C.① | D.②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降水量多于乙地 | B.乙处易产生泥石流 |
C.图中河流落差可能为450m | D.典型植被可能为常绿硬叶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