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 B.热量 | C.水分 | D.土壤 |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 | B.海陆位置 |
C.纬度位置 | D.盛行风向 |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
下列不属于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区位因素的是:
A.运输 | B.市场 | C.土地 | D.集聚 |
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新疆的瓜果生产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地形 ②国家政策 ③土壤 ④科技 | B.①水源②地形 ③热量④市场 |
C.①热量 ②水源 ③光照 ④市场 | D.①热量 ②土壤 ③地形 ④国家政策 |
符合图中A类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A.非洲部分国家的水稻种植业 |
B.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 |
C.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 |
D.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 |
20世纪70年代前,天然甲鱼很多且价格便宜,但是无人愿吃,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其营养价值的认识加深,甲鱼的价格飞涨,江汉平原就有很多人开始人工养殖甲鱼,然而自然生长的甲鱼要7年才能成熟上市,饲养者便在冬季用温室饲养甲鱼,使其3年就可以上市。此后,甲鱼的价格大幅下跌,于是有很多人又转向观赏龟的饲养。回答问题从以上可见,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的是:
A.气候 | B.政策 | C.地形 | D.市场 |
甲鱼只养3年就可以上市,这是因为人们改造了:
A.热量条件 | B.土壤条件 | C.交通条件 | D.政策 |
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乡人口变化表,判断问题。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
年份(年) |
城市人口(亿人) |
农村人口(亿人) |
城市人口比重(%) |
城市人口(亿人) |
农村人口(亿人) |
城市人口比重(%) |
1920 |
1.1 |
5.6 |
16.4 |
1.5 |
10.7 |
12.3 |
1940 |
3.6 |
4.8 |
42.9 |
1.6 |
13.6 |
10.5 |
1960 |
4.8 |
6.1 |
44.0 |
3.6 |
15.6 |
18.8 |
1980 |
7.9 |
4.4 |
64.2 |
6.2 |
25.9 |
19.3 |
2000 |
11.1 |
4.4 |
71.6 |
20 |
24.4 |
45.0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速度快于发达国家的时段是:
①1920年~1940年②1940年~1960年
③1960年~1980年④1980年~2000年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
有关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老城区环境污染严重 |
B.新城区的地价不断上涨,吸引更多的居民到此居住 |
C.交通运输条件的不断改善 |
D.新城区环境优美,城市设施齐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