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降低 |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
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
C.坡面径流流速小 |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读表完成题。
1982年 |
1990年 |
2000年 |
|
总人口(万人) |
35 |
167 |
701 |
0~14岁(%) |
35.27 |
14.63 |
8.5 |
15~64岁(%) |
58.36 |
83.15 |
90.39 |
65岁及以上(%) |
6.37 |
2.22 |
1.11 |
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 |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
该城市可能是 ( )
A.南京 | B.深圳 | C.西安 | D.沈阳 |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小题:
甲地 |
乙地 |
丙地 |
丁地 |
|
白昼时间 |
5小时30分 |
9小时09分 |
11小时25分 |
13小时56分 |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 B.乙地 |
C.丙地 | D.丁地 |
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 | B.甲乙丁丙 |
C.丙丁乙甲 | D.丁丙乙甲 |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
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广州 | B.上海 |
C.北京 | D.哈尔滨 |
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的日期是:()
A.12月22日前后 | B.6月22日前后 |
C.9月23日前后 | D.3月21日前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