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成功培育出能抗棉铃虫的棉花植株——抗虫棉,其过程大致如图所示。下列是有关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问题,请据图分析回答:
 
(1)细菌的基因之所以能“嫁接”到棉花细胞内,原因是   
(2)上述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内使用了    法,这种导入方法较经济、有效。目的基因能否在棉株体内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的关键是    ,还需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检测采用的方法是   
(3)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虫棉,相比诱变育种和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具有       等突出的优点,但是目前基因工程仍不能取代传统的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与基因工程技术相比,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方法主要具有    的优点。
(4)某棉农在食用该抗虫棉种子压榨的棉籽油炒芹菜后,出现鼻塞流涕,皮肤骚痒难忍症状。停用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该症状很可能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测定仪测得了夏季一天中该玻璃罩内CO2的浓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右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为低温使植物细胞呼吸减弱
B.CO2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最多,光合作用最强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 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下列叙述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水稻根部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能长期适应缺氧环境
B.快速登山时,人体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C.蔬菜在低氧、低温的环境中,可延长保鲜时间
D.淀粉经发酵可产生酒精,是通过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实现的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ATP、ADP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耗能时总是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细胞释放能量时反应总是伴随ATP的合成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代表高能磷酸键,P代表磷酸基团
C.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ATP则向相反方向运动
D.动物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ATP的阶段需要氧气参与

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