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宿湘江遇雨    谭用之①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② 。
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释:①谭用之:唐末五代时人。②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为报效国家,他们常常闻鸡鸣而起舞。
(1)这首诗第一句“湘上阴云锁梦魂”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这句话在全诗中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2)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
(3)诗的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①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
【注释】: ①本词写于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金陵以后。②朝鸡:上早朝时的鸡鸣声。③邯郸道:据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所叙,唐代有卢姓书生在邯郸道上曾做“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
词的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
词的下阙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 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一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这首词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宿彭蠡馆
罗隐
孤馆少行旅,解鞍增别愁。远山矜薄暮,高柳怯清秋。
病里见时态,醉中思旧游。所怀今己矣,何必恨东流。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颔联。
作者在诗中流露的情感有哪些?请结合全诗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满江红·山居即事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①,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①:一种水鸟。
词的上、下阕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
“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如何理解词人的“足”与“未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