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为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3为染色质;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假设甲图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细胞相当于乙图的cd区间 |
B.在乙图的ab区间,甲图中的3数目会加倍 |
C.细胞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5,消失时间是乙图的de区间 |
D.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
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①、②依次是H2O和O2 |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
C.用O18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放射性 |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
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正确的是
A.制作小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
B.用样方法研究蝗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
C.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低的单基因遗传病来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 |
D.通过建立不同体积的琼脂块模型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
如果线粒体DNA有缺陷,则下列细胞的功能受影响最大的是
A.成熟红细胞利用葡萄糖 |
B.胃上皮细胞吸收水 |
C.肺泡细胞吸收氧气 |
D.神经细胞吸收K+ |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正确叙述是
A.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时,其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B.RNA与DNA分子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前者不能储存遗传信息
C.ATP、脱氧核苷酸、线粒体外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0、N、P
D.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
生态学家高斯(Gause)在0.5 mL培养液中放人5个大草履虫,在培养第5天之后,大草履虫的数量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对此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受到培养液容量的限制 |
B.高斯实验得到的K值是375 |
C.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变形虫,K值也是375 |
D.重复此实验,K值有可能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