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中利用黄豆种子产生黄豆芽的过程中物质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此过程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细胞代谢增强 |
B.在此过程中有机物的种类不断增多的原因是从外界液体中吸收得到的 |
C.若测得某一时刻黄豆种子吸收O2与释放CO2的体积比为1:3,则此时种子胚细胞的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之比为2:1 |
D.此过程中,鲜重不断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含量在不断增加 |
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人的卵细胞可发育成囊胚”的报道,有人据此推测,随着科学的发展,将来有可能培育出单倍体人。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
B.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 |
C.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 |
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l,Fl再自交得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和纯合子各占5/8、1/4 |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
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B.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
C.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产生 | D.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
C.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
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
某基因片段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则有关该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基因片段的一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子代性状的改变 |
B.该基因片段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80个 |
C.该基因片段中4种含氮碱基A∶T∶G∶C=3∶3∶7∶7 |
D.该基因片段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