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H市及其周边地区。阅读材料,回答(1)~(3)题。(18分)
拥有百万人口的H市是我国西南地区较富庶的重工业城市。该市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和冬季蔬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立体农业的典型区。
H市某河谷蒸发量与降水量统计数据表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蒸发量 (mm ) |
130.4 |
182.4 |
271.0 |
298.7 |
314.3 |
233.2 |
190.2 |
174.9 |
137.9 |
129.2 |
103.8 |
97.7 |
降水量 (mm) |
3.0 |
2.1 |
4.4 |
14.6 |
51.6 |
143.5 |
191.4 |
177.0 |
137.6 |
49.1 |
15.2 |
3.4 |
(1)指出该地区发展立体农业的有利地形条件。
(2)分析该地区河谷可种植优质热带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析该市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以下各题。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各任答两点)。
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黄河三角洲 |
长江三角洲 |
|
粮食作物 |
||
油料作物 |
||
耕地类型 |
(3)我国目前的两座核电站,一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另一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珠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广东省政府发布有关规划,在湛江—茂名—广州—惠州—粤东等有大港口、交通方便、有腹地支撑的沿海城市,依托条件较好的现有企业,高标准建设五大石化基地,形成沿海带状动态产业集群,加速构建广东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石化工业体系。
(图中5个石化基地分别是:汕潮揭沿海化工基地、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广州石化基地、崖门口沿岸重化产业带、湛茂沿海重化产业带)
(1)材料一的示意图中,珠江流域北部甲处山脉是__________,该山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矿产集中地。
(2)珠江流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上,该地区开发的水能除本地消费外主要输往下游的地区。
(3)该流域上游地区发展生产时特别要注意保护植被,以避免哪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列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大石化基地选址需要考虑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17分)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地区是我国的________沙漠,该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
(3)图中③地区(即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是我国的_________(省级行政区名),当地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前该区本资源输出的主要运输方式是_________。
(4)图中④河流名称是_______,开发该河流能产生哪些效益?_______________(至少2个)我国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应大力加以开发与利用。水能作为能源与煤炭对比,最突出的优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
2008年9月23日宁夏各界人士在银川举行盛大集会,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结合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
(2)分析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
(4)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试举例。
读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和亚马孙流域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巴西政府为了解决农村的失业问题,鼓励农民向亚马孙河流域进军。破产的农民们,拖家带口走向森林,他们的目的地主要是西南部的朗多尼亚地区,这里是巴西最富庶的地区。在高潮时期,每月有五万七千名移民来到这里。
(1)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2)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
(3)朗多尼亚地区1970年至1988年的19年间,人口从10万增加到100万,雨林砍伐的面积从不足10万平方千米增长至平方千米,占到雨林总面积的%,这说明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
(4)亚马孙横贯公路的建设对雨林有何影响?